發布時間:2023-01-09 18:37:18
最近在網上經常能看到一種論調,吹噓京東年度營收在所有民企中排名第一,超過阿里騰訊成為最強互聯網企業。但是實際上,這些營銷號都只是跟風炒熱度,并不了解京東的營收模式。本文就帶你來看看,為什么京東年入近萬億,穩居民營企業第一,卻依然比不上阿里巴巴?
京東的商業模式分析京東的營收結構不難看出,京東只能算是0.2個互聯網企業,超過80%的收入都來自于京東零售。而京東零售中自營業務占比超過 90%,這代表著京東的大部分收入(70%以上)都是替品牌方“暫存”,最終都需要還給品牌商,真正高利潤的平臺電商業務營收卻少得可憐。
2021年京東財報在京東的營收結構中,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收入只有傭金收入和廣告收入,這部分收入占整體收入的比例不超過10%,也就是說,如果要把京東和互聯網企業進行比較,整體營收除以10才比較合理。而阿里在輕資產運營的模式下,2021年營收高達7173億元,和京東相比高下立判。
京東絕大部分的收入都是辛苦錢,以2022年Q2財報進行分析,自營零售業務銷售收入為2260億元,但是該板塊銷售成本卻達到了2321億元,完全屬于虧本賺吆喝。京東的重資產運營模式導致其盈利能力低(虧本運營),沒有足夠的資金用來研發,所以與阿里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。不過京東的優勢在于及早地布局了物流體系,打通了電商環節的各個流程,即使在與阿里的競爭中處于下風,但是還能穩定地保持一定的市場份額。
京東的跟隨戰略京東與阿里的關系一直很微妙,京東對于阿里一直采用跟隨戰略,即阿里做什么,京東也會做什么。業內流傳著一個段子:京東的技術人員如果對產品方案有疑問,產品經理就會說“這個淘寶是這么做的”,問題就完美解決了。
以兩者的內容化戰略為例,淘寶的每日好店、必買清單等等,上線日期都是遠早于京東的相似功能。不知道各位在逛淘寶和京東時,有沒有感覺京東APP越來越像淘寶呢?——一樣臃腫,京東失去了原有的味道。
結語雖然京東整體營收高于阿里,但是更多的是營收計算口徑的問題,京東與阿里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差距。如果阿里將第三方電商收入都記為自己的收入,那么整體的規模就由各位來想象了~
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了,想了解更多關于京東平臺入駐合作方式、京東金融資金托管等內容,敬請關注火蝠電商官網。
本站部分文章及圖片來自互聯網及其他公眾平臺,版權歸原作者,如有侵權請聯系qq:1248031689,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!